我們在索非亞參加了一個城市導覽,導遊敘述了自己祖父們的故事
爸爸那邊的祖父是在索非亞經商的資產階級Bourgeoisie ,保國赤化後,他的資產被沒收下鄉勞改,整個人生有了巨大的改變,回到索非亞也鬱鬱不得志。到了他爸爸那一代,因為與西方的來往一切斷絕,政府嚴格管控人口流動和資訊往來,出國並不容易,爸爸也從未能完成他的留學夢,同時因為之前父親的資產階級,還要提心秘密警察,身邊的任何人都可能告密,把他打成反判份子捉走。
媽媽那邊的祖父是在鄉下種田的莊稼人,共產主義實行後,他們一家人都分配到城裡的房子住,也分配到工廠裡的工作做,孩子生了可以送到公家的托兒所,還有各種補助和假期,日子過得很安定滿足, 比起之前在鄉下的窮困生活,他們的生活條件有了很大的提升。
導遊自己在80年代出生,共產下的保加利亞成長,從小接受共產主義的思想教育,但其實嚮往西方的花花世界。1989年,蘇聯瓦解,保加利亞轉型民主後,他去了德國留學,完成了他父親自己未能實現的願望,回到索非亞後,他當起了導遊,向各國來的遊客介紹他的故鄉。
他強調這是他自己的故事,但是和其他許許多多保國人的故事相當類似。
保加利亞是我們到的第一個共產轉型民主國家,拼觀光的黑山小國不算,塞爾維亞只去了首都舊城區幾天也不算數。到了索菲亞才能瞥見共產主義的痕跡。我們公寓旁的公園,就有一個大大的無名戰士紀念碑,兩個穿著大外套的士兵持槍奮戰,展現士兵偉大犧牲奉獻的精神。我們還參觀了一個共產雕塑公園,收集了許多共產時期立在城市裡的列寧像等等的人像,看到這麼多的雕像站在一起,很不真實,有點墳場的意味。還有一個「紅色旅遊」企圖明顯的「紅色公寓」,把個市區裡的小公寓還原共產時期的模樣,虛構了住在裡面的一家人。每一件公寓裡的物品都有標示,遊客可以跟著耳機裡的導覽聽關於物件一個又一個的故事。
特地開車去的,是我們在自駕遊時去的飛碟紀念碑 - Buzludhza。高高的建在一個山頂上。據說,這座山是歷史上重要的戰爭地點,包括了1878年的俄土戰爭,俄國和保國聯手擊敗土耳其的侵略。1980年代建這座紀念碑,用來提醒人們蘇聯和保加利亞的友好關係。 現在只是個廢墟,往日的「聖地」榮景不再,只有零星的一些好奇遊客來訪。大門也封住了,安全為由,看不到裡面的絢麗政治宣傳馬賽克拼貼和詭異的飛碟圓頂。飛碟建築不遠處,還有大大的兩隻手,手持火把,添加紀念碑的神聖感。
為什麼會有這些「紅色景點」呢? 我不禁在想,是好奇心驅使,還是帶有歷史教訓的警告內涵呢?畢竟保加利亞是轉型民主的國家,大多的紀念碑都殘破不堪,甚至還有聲援烏克蘭的地下團體專門破壞塗鴉它們。我自己是相當好奇的。柏林圍牆倒下後,東歐國家是怎麼面對處理過去的共產歷史,怎麼解決、重建經濟體系?
過去的20年裡,保加利亞社會快速改變,我們居住在這裡的這段時間,可以感受到這接受新事物和向西方學習的決心。但有趣的是,我感受不到美國或中國的那種競爭主義。人們愛喝咖啡吃蛋糕,在公園散步遛狗,夏天通通出城去黑海渡假,每個城市都有音樂節,路上沒有成群穿西裝打領帶的人;不論是平日還是假日,都看得到全家大小在路上走。 關於保加利亞的悠閒生活步調,和它共產轉型民主之間的關係,我還是沒有個答案。